close
2015年03月28日 04:10 (王瑞瑤)
滿州鄉農會總幹事陳清木,計劃性拉抬滿州黑豆的身價。(王瑞瑤攝)
滿州野放黑豆製成豆豉、黑豆海苔醬,醬油等。(王瑞瑤攝)
里德村村長古堅正表示,昔日黑豆是綠肥,今日是養生食材。(王瑞瑤攝)
黑豆莢的模樣像毛豆莢。(王瑞瑤攝)
養生風熾,滿州豆夯,幾年前恆春半島的黑豆是休耕期間不值錢的綠肥,以前一斤15元也沒人要,如今農會契作以40元收購,當地零售價90元,包裝賣到台北有機店變190元,野放種植不噴藥,自然乾燥才收成,年產量約70噸,做成醬油、豆豉、豆醬都搶手。
滿州黑豆與進口黑豆截然不同,不但顆粒小形狀扁,也非一般的黑皮青仁,而是質地偏粉的黃仁,蒸熟後的味道接近扁豆。
滿州鄉農會總幹事陳清木表示,每年颱風走了,落山風就來了,恆春半島種稻僅一期,二期大多全軍覆沒,昔日曾鼓勵種植盤古拉牧草,但滿州晚上經常下毛毛雨,不利牧草,只有種豆一途,「這塊土地先後融合了原住民、客家人、外省人,黑豆從福建來的,祖輩開始種植,使用習慣卻是客家式。」
透過補助來鼓勵農民,每年8月至11月陸續下種,三個月後直到清明節前收成,里德村長古堅正說,黑豆與紅豆不同,不噴落葉劑強迫乾燥,而是慢慢等它的葉子全部掉光光,才開割豆機採收,而當地人亦遵循祖先的吃豆法,最常見是泡成黑豆藥酒,或家家戶戶自釀黑醬油與黑豆豉,甚至炒一炒裝進甕裡慢慢吃。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