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屏科大森林系社區林業研究室致力於實踐社區保育的理想,希望引發民眾愛護自然、保育生物多樣性,共同找尋保育與經濟共生的方法。我們體認到現今台灣的保育工作重點應是在於重新協調「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並且要對生活在當地住民的社會、文化及經濟給予關懷,而這也將是政府機關自然資源經營無可迴避的挑戰。關心社區家園的生態環境,讓保育與經濟和諧共生,社區才會成為安身立命的好所在,台灣也才會有永續的未來。 

將生物多樣性與社區營造結合的「社區林業計畫」,是社區參與生物多樣性保育的管道,自2002年推出後獲得社會各界的肯定與響應,逐漸改變民眾對林務單位長期以來的刻板印象,許多部落社區因社區林業計畫而與林務單位建立互動管道,也因此讓生物多樣性的觀念傳播到全國各角落。 

然而推動社區林業多年,我們發現台灣的社區林業發展最大的發展瓶頸在於缺乏專業團隊的蹲點陪伴,以做為資源管理單位與社區之間的橋樑,致使社區林業計畫的效益受到限制。我們希望能激起社區的保育共識及行動,希冀社區部落能夠發揮在地優勢,公私協力保育自然資源,共同追求社區發展與生物多樣性的永續。 

在長期的陪伴過程中,我們團隊除了持續推動社區營造與組織培力之外,社區林業研究室自20048月成立至今相關研究成果簡述如下: 

一、社區林業研究 

()社區領導人對於社區林業影響研究:社區參與的關鍵在於社區領導人,研究在探討領導人對於社區林業的認知、人格特質、情緒智慧、培力狀況,以及能否承擔與管理單位共同經營自然資源的重要因素。 

()社區林業知識管理研究:社區林業發展涉及知識密集的過程,研究理出社區林業第一階段及第二階段計畫的知識演化,提供社區持續發展社區林業應有的組織培力方向。 

()社區林業培力研究:社區林業藉由教育訓練來培力社區,教育訓練是社區林業核心的工作。教育訓練的課程方向,課程規劃設計與培力目標之研究,可供政府推動社區林業的制度設計參考。 

二、社區生態旅遊 

社區生態旅遊是目前台灣社區林業主要的發展方向,我們以墾丁國家公園社頂、水蛙窟部落,林務局雙鬼湖保護區周邊的霧台阿禮部落為實作場域,以長期陪伴社區的方式進行生態旅遊整體規劃。為使生態旅遊能順利進行,從最初期的生態旅遊觀念建立,繼而協助社區建立生態旅遊推動組織、定期舉辦工作會議、培訓解說人員、組成保育巡守隊。接著與社區居民共同從事遊程規劃、承載量規劃、遊客導入規劃、建立生態旅遊策略聯盟及成效評估等工作。待社區生態旅遊自主運作之後,其後續的遊程品質維護,以及新遊程的開發,研究室團隊仍投注大量心力,使社區生態旅遊的各項服務能維持相當之水準。社區生態旅遊從無到有的輔導過程,我們團隊陪伴社區部落走過無數次的低潮與困境,與社區及政府單位一步一腳印,實現屬於台灣的社區生態旅遊發展經驗。 

三、丹大地區布農族狩獵自主管理 

為了推動部落狩獵自主管理,找回狩獵文化的秩序,我們接受林務局委託以3年的時間,進行丹大原住民族狩獵文化與部落狩獵管理可行性分析研究,希望能以當地仍存在的狩獵文化來制約原住民利用野生動物的習慣。期間致力於調查、蒐集、建置丹大布農族的野生動物利用文化,包括舊時布農族對於野生動物利用的自我管理機制,以及相關的狩獵時間、狩獵工具、狩獵物種、獵隊組成、狩獵區域等。待狩獵文化基礎資料收集完備之後,遂於各部落召開多次會議,利用會議的進行,逐項確認野生動物保育法新增21-1條中所規範的項目,經過長期的溝通討論及協調,終於完成具有狩獵文化及社區參與精神的狩獵管理實施原則。之後,協助丹大地區4部落據此向縣市及中央主管機關申請合法使用野生動物,並輔導4部落自主管理,務求參與的獵人依規定進行狩獵活動。這項研究不僅為單大布農族保存日漸消失的狩獵文化內容,為野生動物保育法新增21-1條建立實際操作的經驗,也促成原住民族傳統利用野生動物的文化受到尊重,可以正常管道申請合法利用野生動物。 

我們堅信,當社區居民願意挺身而出為保育,台灣才會有真正永續的未來。   

arrow
arrow

    社區林業研究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