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晨意
(四)水池挖掘:水池挖掘好後,開始撿拾水池內部的石塊及尖銳物,避免防水布被刺破而導致漏水。
派出所旁的水池挖掘
衛生所旁的水池挖掘
打掉尖銳水泥塊
撿拾尖銳石頭
(五)鋪設防水布
防水布依當初探勘丈量大小進行剪裁,接著鋪設於水池中,負責固定防水布的人員,切勿穿鞋,以免將防水布弄破;在固定防水布時,務必把防水布緊貼地面及岸邊,並且用比較圓的石頭稍微固定,然後用美工刀將多餘的防水布給予割除。
裁切防水布大小
鋪放防水布(第一池)
固定防水布(第一池)
用石頭固定內部防水布(第一池)
裁切多餘防水布(第一池)
鋪放防水布(第二池)
固定防水布(第二池)
固定落水的防水布(第二池)
(六)池畔整邊
防水布鋪設好後,接著就是開始整邊,用泥土將池畔的防水布埋起來,並且利用當地原住民鋪設石板的工法,
將挖掘出來的石頭進行堆疊,這樣的做法不僅可以不用煩惱多出來的石頭要如何處置,
而且美觀又融入當地石板堆疊的工法,也能提供生物躲藏;在整邊時,也能隨時用不尖銳的石頭及泥土修整池邊形狀。
將周邊防水布覆土(第一池)
池畔疊砌石板(第一池)
將周邊防水布覆土(第二池)
將周邊整邊 (第二池)
疊砌石頭(第二池)
(七)放水
整邊完水池周邊之後,就可以把池子放滿水,觀察水池水位情況,如果水位異常下降,就是有可能防水沒有做好,就要重新再做一次。
第一池生態池放水
第二池生態池放水
(八)初步完工圖
放水靜置後,接下來就是要開始種植植物,兩個水池外型的設計與內部的水池植栽請林穎明先生來配置,
而水池外部的植栽則是由部落居民構思種植,讓水池除了具生物棲息的環境的功能外,也融入當地特色。
第一池生態池
第二池生態池
相關文章:
相關照片: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