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生報)阿朗壹古道 國際NGO代表關切
【記者陳昭楨/屏東報導】 2011/11/23
「阿朗壹」議題引起國際關注,國際NGO代表到現地實墈表達關切,法國、日本、英與澳洲的生態、經濟政策學者,昨(廿二)日實際走訪阿朗壹古道,四國學者一致認為,這段海岸線極為珍貴,建議台灣政府在開路與生態間找到均衡點,以更彈性方式來化解衝突與爭議。
由荒野保護協會主辦第十屆亞太非政府組織環境會議(簡稱APNEC-10),共有廿二個國家,超過一百名跨國學者來台參加。由於阿朗壹議題在台灣生態史具指標意義,且最後一段天然海岸帶存亡,即將在明年一月卅一日拍板定案,因此,這次APNEC-10會議特別針對此案論文發表。
高師大齊士崢、屏科大陳美惠、靜宜大學劉烘昌教授等三個學術團隊聯合發表的論文指出,阿朗壹古道海岸地區的地質、地形景觀價值高,是台灣僅存的未受保護的高自然度海岸區域,高自然度不僅止於濱線附近,還包括上游集水區,其完整性絕無僅有,須劃定自然保留區保育地景及完整的海岸生態環境。
四名國際專家,昨專程南下走訪這段「台灣最後百分之一天然海岸線」,透過實地現勘,進一步瞭解阿朗壹自然保留區相關問題。四國學者實勘後,隨即轉往屏縣府與縣長曹啟鴻會面,針對自然保留區的經營管理及願景交換意見。
國內學術界及環保團體認為,阿朗壹古道可能因為築路計畫而遭破壞,除會造成深具人文歷史意涵的古道消失,更可能使得整體生態環境因為道路開發而割裂,造成獨特的生態及地質就此消失,自發性串連簽署,發起搶救運動。
齊士崢、陳美惠、劉烘昌教授等三個團隊各投入半年到一年的時間著手調查,發現阿朗壹海岸帶擁有六百八十七種維管束植物,其中,至少有卅種稀有植物、卅一種陸蟹、三百卅七種陸域動物,以及十多種特殊地質等豐富價值。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