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教師分享會:找回人與土的連結─生態旅遊與教學 (國立成功大學)

Posted on 2015 年 04 月 28 日 by nckushs

屏東科技大學森林系 陳美惠老師

本次教師分享會上半場邀請到擁有多年社區營造經驗的屏東科技大學森林系教授─陳美惠。陳老師開宗明義表示,台灣最特殊的地方就是具有非常豐富的生物和人文多樣性,然而多數人卻不知道如何將這些多樣性轉化成文化財或環境財,反而不斷朝重工業或工商業方向發展。甚至在面對如此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時,許多人的觀念還停留在數十年前,往往在看到這些生物時只想到「吃」!這無疑是對台灣生態資源的一種浪費。而在今日這個高度發展、高度工業化的社會中,人們也似乎逐漸遺忘如何與大自然和諧相處。

IMG_2558.jpg

在推廣生態旅遊的過程中,陳老師常常被社區居民質疑:「有人會來看這些東西嗎?」這問題的答案或許在大規模開發以及工業化以前可能不是那麼有把握,時至今日,該破壞的也破壞了、該汙染的也汙染的,這時擁有這些自然資源反倒成為一種優勢。然而要如何應用這種優勢呢?必須利用技術跟能力,同時還要了解社會的需求。

多數人往城市聚集,造成偏鄉人口高齡化及生物多樣性降低。在尋求發展的道路上時,偏鄉往往都會走上觀光這條路。但是當觀光走向所謂的「大眾觀光」的時候,就會產生許多問題。「大眾觀光」秉持「人潮就是錢潮」的思維,當過多的人潮出現,只會對當地的環境、社會以及經濟造成更大的衝擊,甚至在大量觀光投資進入後,反而會造成觀光地的沒落。除此之外,這些推展觀光業的偏鄉往往都位在保護區或是國家公園附近,對於環境的種種限制也間接阻礙了發展。該如何發展才能兼顧環境保護,讓產、官、學都放心呢?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生態旅遊」的概念便出現了。

什麼是生態旅遊呢?根據生態旅遊協會的定義:「到自然區域有責任感的旅遊,保護環境並永續當地人民的意義。」生態旅遊正好與大眾旅遊呈現兩種極端,一個是利用資源、一個則是保育資源。根據陳老師多年推廣生態旅遊所累積出來的「台灣經驗」,生態旅遊的社造過程有四個階段:

1. 總體資源調查

2. 居民及組織培力

3. 遊程規劃設計

4. 建立與維持經營體系。

IMG_2556.jpg

在上述各階段當中,陳老師特別強調核心資源評估的部分。每個地方都一定有它不同於其他觀光地的核心資源,如此才能夠形成差異性,如以社頂部落來說,其核心資源就是梅花鹿,港口地區則是茶文化。今天台灣許多地方就是因為缺乏差異性,所以造成很多景點觀光內容大同小異。另外,創造也是很重要的部分,也是必須結合各個不同領域的人才的部分,而在這當中最重要的就是遊程,也就是整個生態旅遊的主要產品。遊程的規劃、解說服務設計、遊客服務作業等,都是在建立一個生態旅遊的服務體系,如果有一個環節沒有做好,就很容易失控以致於失去生態旅遊的本質。最後在永續經營方面,陳老師提出了三大永續:生態要永續、經濟要永續,社會要永續。其中的社會永續就是指年輕人口必須回流這些偏鄉社區,推廣生態旅遊的同時還能平衡整體人口結構。

陳老師以恆春半島各個社區所推廣的生態旅遊作範本,介紹各個社區的特色,以及社區居民從對抗衝突到合作共生的轉變。演講最後也簡述了生態旅遊、社區營造如何與教學、研究結合,從動物調查能力、觀光建構、人文產業調查、實習到社區駐點等,希望從中培養學生調查與實踐能力。在現今這個以經濟發展為社會首要目標的氛圍之下,生態旅遊所具備的環境保育及永續發展的概念更顯珍貴,因此陳老師也致力分享其經驗,並呼籲大家一起做個「有責任」的旅遊者。

認識SHS(科學人文跨科際人才培育計畫) 何謂跨科際?

更多SHS(科學人文跨科際人才培育計畫)南區區域推動中心文章由此

arrow
arrow

    社區林業研究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