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 排灣舊達來部落 遺世獨立的石頭城
http://www.epochtimes.com/b5/13/11/29/n4022152.htm
作者 : 文、攝影 / 曾允盈
舊達來遷徙新達來,雖只有一座吊橋之隔,卻是族人離開生存地的掙扎決定。幾乎遺世獨立的舊達來部落,即使已因新達來而成為「舊」的往昔,保存「舊時代」石板屋遺跡的石頭城,依然獨具特色。
小巴士停在滿是圖騰的吊橋前,12月冬日的三地門鄉依舊豔陽高照,草叢裡的恣意蟲鳴,提醒大家戴起帽子穿上外套,全副武裝出發。我想像萬里無雲的湛藍天空,其實是萬物清涼的泳池,好像能夠因此撥去一些熱氣。
排灣族的木製定情梳。男子要在梳子周邊雕刻圖案表示對女生的愛慕。
屏東縣三地門鄉的達來部落,約在民國七十年,因為交通不便,從「舊達來」遷村到現在的「新達來」。這是部落的第四次遷村。原名「達瓦達旺」的達來,是三地門人口最少、遷村最晚的部落,目前僅有不到400人。
放眼所及的這座達來吊橋,在民國七十六年完工啟用,就在天災損毀斑駁的舊吊橋旁。要抵達舊達來,這一座吊橋是唯一的一條路。走在長達150公尺的達來吊橋上,部落導覽說著排灣族關於太陽、百步蛇與陶壺的起源故事。橋下的隘寮溪在縱谷之間流淌,南大武山和北大武山盤踞一方,這是個少有人煙的原始之地。
走過達來吊橋,還看不見舊達來的房子,砂石道路頗為陡峭,考驗旅人的體力。一路上,陸續有人腳步越來越慢,累得前不想走,後無可退,只好拜託部落族人騎機車來回接送。
還沒有台24線時,在這裡工作的公務員,每次進到霧台辦公,都要扛著一週的糧食,攀爬步道旁的一條好漢坡。這條陡峭的好漢坡長達500公尺,很具挑戰。公務員常開玩笑說:「這麼累!乾脆我們辭職好了!」一傳十,十傳百,這條道路因此被稱作「辭職坡」。其實,這條路是部落訓練年輕人體力的地方,好漢坡一趟約要走半小時,年輕人必須加快速度來回攀爬,部落因而出了很多運動健將。
這裡是傳統的排灣聚落,生態多元,保存原貌。我們不是前往名勝景點,而是走向這群人的家裡。
達來被稱作「黑鳶的故鄉」,天候好時可以看見黑鳶盤旋於隘寮溪上。沿途中原始的生態環境引人入勝。部落導覽隨手採摘的血桐葉子,葉面比臉還要大,可以拿來當作鍋蓋、盛放食物的盤子。上山工作時方便在路邊取得血桐葉子,使用過後隨手擺置,也就讓它回歸大地。
月桃是生活中重要的植物,部落老人家趁著5月還沒開花之前,將月桃葉採收下來,在太陽底下晒個三、四天後,可以作為日常用品的編織材料,編成包包、草蓆、搖籃,是部落習常的手工藝;葉子泡軟後還能當作「阿拜」等傳統食物的捆繩,展現與自然共存的智慧。
導覽俐落摘著、捲著月桃葉。我曾經見到月桃的編織物,是族人珍視的生活器具,它們美麗而實用,也因為出自媽媽的手,每個家庭的手工物都長得很不同。
步行約一個小時,終於看到舊達來部落的石板屋房舍。堅持步行往上走的人,都不由自主想為自己歡呼。由於遷村得晚,舊達來保存全台數量最多的石板屋建築,約有60棟石板屋遺跡與石頭巷道。
一走進這座遺世的石頭城,彷彿置身未曾理解的國度,那是不曾認識的生活方法。有些石板屋保留完整,有些已傾頹損壞,卻可以從石頭穩固堆疊的模樣,看見與現代建築不同的智慧。除了家屋,還有菜圃、水道,原來僅是石頭與石頭,也可以相疊不倒。低矮的石頭城,不在多數人對建築的想像裡,彷彿夢幻場景。日治時期做了旗盤式的規劃,街道因而縱橫交錯。
石板屋有居住守則,未出嫁的少女都要睡在最裡面的房間,男生睡在靠近門的地方,保護家人。對他們而言,石板屋的意義遠大於居住建築,而是息息相關的生命。石板依硬度分有公、母,那是因為「萬物皆有靈」。
部落導覽跟我們談及,從舊達來遷徙新達來,雖只有一座吊橋之隔,卻是離開生存地的掙扎決定。
遷徙到新達來的多數族人,每天都會回到舊達來種菜、種芋頭,即使路途遙遠,仍舊堅持;也有老人家繼續在舊達來居住。村長杜達生說,對舊部落的生活領域,「我們沒有放棄過。」但舊達來依然存在聯外交通不便的困難。
導覽笑著說部落災後的困境,讓人感嘆。莫拉克風災之後,多用現代水泥工程建造的新達來部落,路基四處龜裂;舊達來部落的路基或石板家屋,卻未見損毀。為甚麼有這樣的差別?現代水泥工程便利,以為可以藉此縫補,但是百年歲月後仍舊完整的舊部落,卻展現與天共存的思維。
我們是不是輕視了與萬物共生的傳統智慧呢?
中午時間,我們在舊達來吃了包著肉和芋頭的「吉那甫」、包著南瓜的甜口味「阿拜」,還有山豬肉、山上種的高麗菜,滋味單純。南瓜口味的阿拜,吃起來像麻糬或粿,沒有太多餘的香氣,彌漫著月桃葉的清香。超過一小時豔陽下爬山後,食物的滋味更讓人難忘。
在舊達來約莫半天的行程,準備下山離開。沿途行經「離別處」,是一個恰巧沒有林蔭遮蔽,視野非常遼遠的地方。站在離別處,可以遠眺進出的唯一道路--達來吊橋。這是從前部落女孩送情人外出工作時,目送對方走上吊橋離開家鄉的地方。導覽站在接近崖邊的離別處,高聲唱著送別的曲調,聲音迴盪在山間。山聽見了,樹聽見了,遠方離人有沒有聽見?
走上達來吊橋,走進這個幾乎遺世獨立的舊達來部落,是很自在的體驗。而我知道,即使它已因為新達來而成為「舊」的往昔,保存「舊時代」石板屋遺跡的石頭城,依然獨具特色。而還自然於山川的「舊方法」--用石頭堆疊河床,並保有大大小小石頭以減緩水流速度的治溪方法,同樣不曾因為時代推進,顯得過時無用。
這是一個舊部落與新時代的故事,我聽著聽著,覺得冬去春來的日子,應該不遠了。
--轉載自《看雜誌》
美東時間: 2013-11-30 19:58:15 PM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