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中央通訊社)種思念的芽,結歸屬的果

鄉間小路 投稿

發稿時間:2015/01/19 15:31 最新更新:2015/01/19 16:02

17654387.jpg   

阿禮部落的入口意象,亭亭玉立的百合座落上方,除代表著「長治百合」外,也象徵著排灣與魯凱族的生生不息與神聖。紅藜田搖曳生姿的畫面,讓原民們在平地中找回在山上的愜意。

在這塊心靈耕地上種自己想吃的、想與親朋好友分享的作物,對原民來說,不論有沒有人收購,心靈終於有所依歸。

29631191.jpg  
霧臺國小勵古百合分校,開放性的校園,帶有原民風格裝飾的建築。

長治百合園區建立已滿五週年。滅村後的悲傷,遷村時的適應,透過一次次的調適,這一路走來的喜怒哀樂,到現今安定平靜後的希冀與展望,原民想家的心情,如何透過不斷的突破,把思鄉的情緒轉化為長治百合突破的動力?

六片花瓣,蘊含生命共同體


7141561.jpg  
長治百合假日市集,原民展售手工飾品。(圖片提供/唐利平)

屏東台24縣道,原本一大片農田景象,出現了教堂、一幢幢的平房,每戶人家都有著獨樹一幟的雕飾擺設,百合、百步蛇,人形木雕,好似從童話書中投影出來,這裡是莫拉克風災後的永久屋重建聚落──長治百合園區,居民由霧臺鄉阿禮、吉露、佳暮、霧臺等村,及部分三地門鄉達來、德文村遷居至此。這六個村,原為排灣族及魯凱族居住地,而「長治百合」原本的命名是「屏東長治慈濟大愛園區」,因莫拉克風災發生後,慈濟在第一時間協助復建,建立永久屋。

252564.jpg  
在長治百合區擺設紅藜及加工品說明。(圖片提供/蔡文進)

重建家園的材料,可以有所替代,但,文化精神不能模糊。「因為文化沒了,魯凱就沒了。」霧臺鄉鄉代副主席杜國寶說。因此,最後以排灣與魯凱族共同的文化精神象徵「百合」取名,六片花瓣更象徵六個部落將成為生命共同體。也感謝眾人的力量,共同努力的重建過程與精神像百合球莖一樣緊密,「長治百合」因應而生。

8912979.jpg  
達瓦達旺部落在百合園區的入口意象。陶壺為魯凱族、排灣族三寶之一,羽毛向來為頭目的象徵。「達瓦達旺」翻譯成國語有「團結、合作、向前看」的意思,也象徵他們堅毅不拔的精神。

政府用心,永久屋別緻外觀及內部家電設備也傾力補助;為了讓居民對永久屋不再只有棲身感覺,「而是當成自己的家」,每家庭院的裝飾都由各家自己設計發想。但原民想的,「不是只有住而已,我們掛念的,還有在山上的土地。以前可以到田裡看看走走,現在,年輕人外出工作還可以暫時不掛念,但長者不知道自己還能做什麼?」霧臺鄉民代表副主席杜國寶說。

心靈耕地,找回生命歸屬

62273816.jpg  
百合居民的心靈寄託,與神的禱告──谷川教會百合禮拜堂。

長治百合部落內,還有一些尚未規劃的土地,族人當成新開發的耕作土地,讓vuvu(爺爺奶奶)每天起床去看看自己種的作物。屏東縣政府也聽到居民的心聲,2012年在麟洛附近向台糖承租了約六公頃耕地提供給居民作為「心靈耕地」之用,抽中心靈耕地的人,一戶一分地,以傳統智慧將石塊層層堆砌成牆,也留了排水用的溝渠,重現耕種技巧結晶。

35529410.jpg  
羅友蘭vuvu在心靈耕地看著她的寶貝,是一種專注、一種執著、一種生活。

在這塊心靈耕地上種自己想吃的、想與親朋好友分享的作物,例如紅藜、山芋、小米、樹豆。心靈耕地農友之一羅友蘭說:「我不會開車,也不會騎車。早上女兒騎車帶我來(心靈耕地),我一整天就待在這邊,等到女兒下班再來載我回家。還好我每天都可以來這裡,在家不知道要做什麼。」心靈耕地,讓許多vuvu們找回了舊日耕作的方向與節奏。(撰文/蘇宇萍;攝影/蘇宇萍、許淵智)

24135659.jpg  
紅藜收成時節,遠遊親友紛紛回來幫忙。(圖片提供/蔡文進)

(未完,精彩內文詳見2015《鄉間小路》1月號)

 

arrow
arrow

    社區林業研究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