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時報) 台灣趴趴走-重返大武 魯凱再造原鄉情

2014-02-15 中國時報 黃佳琳/屏東報導

走進霧台鄉大武部落,感受魯凱族人「回家」的酸甜苦辣。

屏東霧台鄉大武部落八八風災時,全都遷到山下避難,幾年過去,其他遷居的部落大多安居山下,唯有大武堅持回到原鄉。為什麼?因為族人認為,部落才是傳承延續傳統文化的根,近來透過生態旅遊,旅人得以深入認識魯凱文化。

大武是位於霧台隘寮北溪旁的魯凱族部落,村落名稱Labuwan,意指善於狩獵與農耕的大聚落,部落裡又可分為東川巷和小山巷兩個區域,來往有橋樑連接。

徒步兼涉水 溯源追尋返鄉路

2009年發生八八風災時,通往大武部落的道路斷了,族人被救援下山,儘管部落裡的房舍僅少數毀壞,族人們想回家,但道路始終不通,7、8個月後,村長彭玉花的先生率先沿著河床,半徒步半涉水地回到大武,看到部落仍維持舊貌,更堅定了他回鄉的念頭

彭玉花說:「我們要回部落,山下不是我們的家!」讓她引以為豪與感恩的是,風災隔年,暫遷山下的「年輕人」追隨村長的腳步,陸續回到部落整理環境,所謂「年輕人」,彭玉花笑說:「60歲以下都算啦!」

村長坦言:「回去之後,已經不是原本的家!」因為霧台鄉遷村的部落中,只有大武回到原鄉,其他如阿禮部落,幾乎全遷下山,僅剩7人留守山上。山上的環境改變了,大武族人回到部落,能做什麼呢?

族人公開討論這些疑問,回部落的生機是什麼?像以前一樣種田嗎?羨慕別人在山下擁有一棟永久屋嗎?嚮往山下便利的生活機能嗎?回去會不會後悔?如何保存族人的文化?有能力達成理想嗎

重建石板屋 發展部落生態旅遊

 聽著村長細說部落重建的心路歷程,看著現今部落裡的一切,更明白這段歷程的不易與珍貴,她說:「『回家』是一條艱辛的路,我們不能只是編織美夢,一定要先想清楚,再回來。」最後,族人們決定回部落發展生態旅遊,重建之餘,也加強與外界的交流,目前山上約有50幾戶,住了近百人,已是霧台鄉人數算多的部落。

 為了製作石板屋重建部落,年輕人向長老學習傳統打石板的技巧。八八風災時,大頭目家被土石淹埋,部落族人認為,頭目是部落領袖,頭目家屋是精神象徵,所以全村人決定一起替頭目蓋房子,頭目不用出一毛錢,全是族人的奉獻。

 魯凱族是有階級制度的族群,只有頭目家屋外才能立大石板、有大前庭,門上也只有頭目家才能雕人頭和百步蛇,村長帶著族人進行部落巡禮,一邊訴說風災前後的改變,一邊介紹部落的傳統歷史文化:「大武是非常英勇的部落,以前祖先會獵人頭,一旦有外人入侵我們的傳統領域,一定把他砍頭。過去我們就是用人頭做為與其他部落的領域界線!」她笑說,現在當然不能這樣做啦!

 人頭與百步蛇圖騰 彰顯勇士榮耀

 大武非常重視狩獵文化,配戴的頭飾彰顯獵人的榮耀,像是抓過5隻山豬才能配戴百合花,「即使是大頭目,沒有獵到獵物,也不能配帶頭飾!」獵人之家更是壯觀,山豬、水鹿的下顎掛滿整牆,訪客走進一看,就知道這位獵人有的「功力」如何。現年81歲的禹弘仁,在我們到訪前才去獵了頭山豬,讓人見識到老當益壯的大武獵人!

 走在部落裡,常可見許多圖騰,大武的三大圖騰是:甕、熊鷹羽毛和百合,因為部落本身並不燒甕,必須跟外地買甕,所以特別珍貴。

 原鄉桃花源 傳頌大武情歌

 採訪當天,村長集合了部落耆老和英勇的獵人們,穿著傳統服飾齊聚獵人之家,看著老人家們步履蹣跚互相攙扶,心中有些不捨,但十足感受到他們企盼與外界分享大武文化的心情。一進到獵人之家,村長先為記者獻上當天現採現做的花環頭飾,象徵對賓客的重視,接著帶我們唱跳傳統歌舞及大武情歌,在這充滿魯凱圖騰與獵物象徵的家中,長老們唱著面臨失傳的古謠,時光彷彿就此凝結。

 在大武,每個人都扮演著多重角色,要會唱歌、跳舞、講故事,還要會種田、編織、煮飯等。前一秒鐘,耆老們還穿著傳統服唱古謠;下一秒,他們就換上工作服,準備下田種植小米,趴跪在地上,一鏟一鏟地掘地。 這群熱情的老奶奶只會講魯凱族語,拉著我,一直要請喝飲料,還給我取了個頭目的名字,看著她們年邁而勞動的身軀,也許是因為「回家」了,一張張單純的笑容裡看得出她們內心的滿足,也讓來訪的我們,感受到這遺世獨立部落的美好。

 ■大武部落INDEX

 ★大武部落生態旅遊二日遊,每人2550元,6人成行,費用包含導覽解說、第一天晚餐和第二天早餐、中餐、月桃體驗、小米體驗、古謠傳唱、霧台鄉公所至大武部落接駁費、住宿費、旅平險等,請洽0930-113383、08-7740475邱小姐/www.facebook.com/Labuwan.Ecotourism

原民物產-小米頭飾表尊貴 月桃編織原民時尚

小米是大武的重要作物,村長說,八八風災後,部落裡失去了小米的種,族人們努力復耕,如今種植出了21種小米,有黑、有紅、有黃,也有偏白的。

除了食用,族人也將小米製成飾品,如小米吊飾象徵一整年五穀豐收;小粒種的小米才能做成頭飾花圈;小米框則挑選不同品種的頂級小米,結合百合裝飾,是很貴重的禮物。

不只小米,月桃也能編織成多種手工藝品,如書籤、杯墊、背包、面紙盒等,是原住民的時尚,就連風味餐的便當盒,也是以月桃編織,裡頭則盛裝的是包了芋頭粉和肉的「吉納福」,以及山豬肉和紅藜飯等,都是原鄉自有的食材。

 

arrow
arrow

    社區林業研究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